東莞時報:在樹上釘顆“釘子”,那是它的電子身份證
專欄:新聞發布
發布日期:2013-12-03
閱讀量:2151
作者:管理員
東莞時報:在樹上釘顆“釘子”,那是它的電子身份證
以下原文引自東莞陽光網:
http://news.sun0769.com/dg/sh/201312/t20131224_3230214.shtml
你知道嗎,樹木身體里能植入一個“電子身份證”,名貴樹種身上還能掛上一把電子“防盜鎖”。它被稱之為“智慧林業管理”,正在松山湖進行試點,由松山湖管委會聯合東莞思谷數字技術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思谷”)合作,通過物聯網技術,實現對轄區內林木的精細化管理。
據悉,該技術在全國都是首創,明年有望在全市推廣。
一千多棵樹木植入“電子身份證”
松山湖高新區坐擁8平方公里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生態綠地,轄區內有樹木30多萬棵。如何管理,一直是個大煩惱。今年春天啟動的“智慧林業管理項目”終于給出了各方滿意的解決方案。
思谷總經理王瑜輝形象地對記者介紹說,智慧林業管理項目,具體就是通過云計算、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在每棵樹上嵌入一個電子標簽。電子標簽里有傳感器,通過傳感器將相關數據傳到線上監控平臺。
“我們相當于給每個樹木發了一個‘身份證’,后面就可以追蹤整個生長周期,可以計算出它維護、保養、生長的狀況,每次施肥保養,我們都有記錄。” 他形象地說,樹木的“身份證”,形狀就像一顆“釘子”,最終實現林木全園區可視化、過程透明化、數據精確化。
目前松山湖1000多棵樹已安裝了電子標簽。
珍貴樹木將掛上GPS防盜鎖
記者了解到,項目計劃通過5年時間,全園區胸徑10公分以上的林木都將被植入“電子身份證”,全面建設“智慧林木管理信息平臺”。
一個更有趣的消息是,松山湖1000多棵珍貴樹木,將被安裝上防護鎖。防護鎖帶有GPS和重力感應傳感器,樹木移動或者倒下,都將會被后臺監控到,這樣就能監控樹木是否被盜伐和被自然災害破壞。
“樹木被盜,防盜鎖被破壞,或者遇上臺風等樹木有傾倒安全隱患等,防盜鎖都將會報警。” 王瑜輝介紹說。防盜鎖形狀就像一個隨身聽大小的鎖,里面有完整的電路系統,使用時需要把鎖掛在樹上。
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許沖勇表示,“這在全國是首創,把工業技術結合到林業管理和園林管理上面,這在國內應該是開先河的,具有示范意義”。
對話
裝“電子身份證”
一年僅需1元錢
記者:給樹木裝上“電子身份證”,費用會很貴嗎?
王瑜輝:我們已經測算過,一枚“電子身份證”的成本不到10塊錢。而一棵樹木的生長我們保守按照10年計算,一年僅需1塊錢。而電子防盜鎖成本則相應會更高一些。
記者:“電子身份證”是植入樹木體內的,對樹木會有傷害嗎?
王瑜輝:我們已經經過了半年多的試驗,并且和園林專家等進行過專門研究,我們植入的電子芯片是不會破壞樹木本身的。當然,我們的電子芯片是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的,而這也是技術開發的一個重點。
記者:如果電子芯片壞了怎么辦?
王瑜輝:電子芯片壞了只能換掉,但一般他們是不容易被破壞的。我們對芯片至少提供3年的免費更換。